2008/9/3

歡迎97年博班新生加入Lab

網學所 古雪玲

2008/6/19

歡迎97年碩班新生加入Lab

網學所 莊予瑋
網學所 洪佩霖
網學所 黃致華
網學所 林怡君
網學所 蔡易庭
資工所 陳建名

2008/6/17

微軟推GPS導航專用OS

微軟要把Windows帶往新方向。微軟週一宣布NavReady 2009的計畫,這是Windows Embedded的客製化版本主要用在車內導航系統上。該軟體以Windows CE為基礎,也就是Windows Mobile的精簡版。部分GPS製造商,比如Mio,已經使用Windows CE,但微軟表示會在這個導航專用版本中加入一些新功能,這包括Live Search、藍芽,與MSN Direct,可查詢即時路況與油價。微軟表示,採用 NavReady 2009 的裝置最快在今年購物旺季就會上市。

微軟桌面觸控電腦 讓你隨興點酒把妹

去年面世的微軟Surface桌面觸控型電腦,11日首度進駐拉斯維加斯的賭場酒吧,顧客可利用這項高科技產品點飲料、觀賞YouTube影視節目、甚至互相搭訕調情。
全球最大博弈集團哈樂斯娛樂公司(Harrah's)準備在旗下利奧酒店(Rio All-Suite Hotel & Casino)的賭場酒吧,設置六部同進退30吋平面螢幕的Surface電腦,所有功能都經過特別設計。
例如,名為Mixologists的程式可讓顧客扮演酒保,只要輕觸螢幕幾下就能自創雞尾酒配方。系統還會記錄每位顧客的酒單,未來當他們在玩吃角子老虎時,或許也能喝到相同飲料。
還有程式提供YouTube的熱門節目清單,顧客能自由搜尋或挑選內容;Flirt程式則可讓使用Surface的顧客,互相聊天搭訕、照相或交換手機號碼。其他程式的功能還包括打電玩,以及蒐集餐廳、表演、夜店等資訊。
透過這些電腦,哈樂斯能追蹤賭客的習性,使客戶回饋計畫更加完善。公司資訊長史坦利說:「這是我們近來引爆最多話題的設備之一,未來的發展充滿無限可能。」
微軟發言人透露,每部Surface電腦的底價是1萬美元。今年4月,美國電信商AT&T公司率先把此裝置引進部分零售店面,經設定後可辨識八款行動電話。
微軟利用Surface觸控電腦推廣自然使用者介面,讓用戶不用鍵盤或滑鼠就能與電腦互動。這家全球最大的軟體製造商也研發出「多點觸控式」功能,可能納入下一代視窗作業系統。
Surface營銷資深主管伯格表示,微軟也與德意志電信子公司T-Mobile、國際遊戲科技公司(IGT)和星木渡假飯店集團達成銷售協議,其他交易未來數月將陸續公布。
【2008/06/13 經濟日報】

http://udn.com:80/NEWS/FINANCE/FIN3/4382576.shtml

2008/4/19

SumTotal使手機化身流動人才管理工具

新版本ToolBook Instructor能為iPhone等流動設備開發互動培訓內容 全球領先的人才及學習管理解決方案供應商SumTotal Systems, Inc.(NASDAQ:SUMT)將推出ToolBook Instructor新版本,能夠為Apple iPhone手機等流動設備快速製作互動學習內容。企業可借助專為流動應用優化的嶄新ToolBook SmartStyles智能化專業設計版面編排,以及新增支援Safari網頁瀏覽器等功能,製作出豐富的互動內容,使流動電話用戶感受到前所未有的Web 2.0學習體驗。這項解決方案除支援iPhone外,亦將陸續兼容Windows Mobile等其他手機平台。知名研究諮詢機構Bersin & Associates近日一項調查發現,平均有百分之三十五的企業培訓應用可以使用流動學習模式,但只有百分之十八的企業有採用流動方式提供培訓。其總裁Josh Bersin表示:「我們看到市場需要更快、更自由的內容開發功能。SumTotal的解決方案能以流動員工感覺舒暢的方式提供培訓內容,堪稱引領潮流,振奮人心。當我親睹該方案在iPhone上的運行情況時,更確信這將鼓勵更多企業加快採用有關技術。」eLearning Guild是一個全球實踐社群,由二萬九千多名電子學習設計師、開發者及決策者組成。該組織最近發布了一個關於流動學習的報告,當中有接近一半的被訪者認為,欠缺行業標準成為企業採納流動學習的障礙。然而,他們同時表示,流動學習能有效促進學員數目,以至用戶存取及使用學習內容。eLearning Guild研究及新興技術總監Steve Wexler指出:「使我們興奮的是,在完成調查的會員當中,有接近百分之四十表示將在未來一年推行更多流動學習。在已經採用流動學習的會員當中,更有百分之五十二認為用戶的表現有進步,另有百分之八十三表示正在其機構內進一步推廣電子學習。」Wexler認為eLearning Guild會員將會非常喜歡ToolBook能夠同時支援大屏幕設備和擁有小屏幕的iPhone。他表示:「會員已經清楚地表明他們想要的是,只需一次成功的開發,就能夠應用於多個平台。ToolBook正有此功能,故此將可以減輕許多eLearning Guild會員的顧慮。」SumTotal亞太區副總裁Alex Raymond表示:「流動學習一直以來都備受我們客戶關注。要為流動,且不斷變化的動態工作團隊培育人才,對企業來說是一項重大的發展步伐。我們為創新而大舉投資,終於帶來獨一無二的人才管理解決方案。不論員工是正在工作崗位上、與客戶交流中,甚至滯留機場,這個解決方案都能妥善照顧。員工不論身處何地,在有需要時就能取得培訓,這才能實現最有效的人才發展和學習。SumTotal已率先將學習管理拓展到網頁,並將會推而廣之,精益求精。」SumTotal為流動學習特地設置了一個小型網站,提供流動學習內容的範例、創製流動學習實踐技巧白皮書及示範,用戶也可在該網立登記加入免費的ToolBook Instructor 9.5試驗版計劃。網址為http://www.sumtotalsystems.com/mobile。SumTotal Systems簡介SumTotal Systems, Inc (Nasdaq:SUMT) 是享譽全球的人才及學習管理方案供應商。SumTotal部署的任務關鍵方案乃為關聯目標、開發技能、評核表現、規劃接任和制定薪酬而設計。SumTotal的解決方案已在60% 的全球五百強企業,逾一千五百家知名跨國企業和政府部門提升績效和盈利,當中包括六家全球十大藥廠、六間全球十大汽車公司、五個美軍六大部隊、四間全球五大航空公司、兩家全球五大銀行,以及兩間全球五大專門零售店。該公司總部位於美國加州山景城,在亞洲、澳洲、歐洲和北美洲皆設有辦事處。有關SumTotal解決方案和服務的進一步資料,可瀏覽 www.sumtotalsystems.com
http://itnews.foruto.com/Itnews.php?action=ReadNews&TID=20080417181156

2008/3/5

電子書包取代傳統書包 三年成氣候

光在台灣,電子書包總合將帶動新台灣幣五百多億元產值,系統整合業者,包括大眾和宏?硉奶j廠也紛紛加入其中。
字變大,多了插圖的課本變厚了,加上九年一貫教育實施後,分科更細,讓學科課本的需求比過去更多,你是否常聽到小朋友嫌書包太重?為了改善教育「壓力」,同時更落實資訊教育,教育單位計劃推動電子書包,該計劃並在六月二十八日正式成為政府施政目標。雖然產品本身及不少相關的配套措施,目前仍處實驗和討論階段,但由於業界看好電子書包的發展性,預估可以創造新台幣五百億元以上產值的商機,因此讓不少廠商已躍躍欲試。◆比電腦更輕 使用更容易或多或少大家聽過「電子書包」這個名詞,的確,它不是今年才出現的東西,電子書包在教育部與國科會學術卓越計劃中,已進展到第三年的研究與教學階段,也和業界合作在部分學校試辦成功。電子書包國家型計劃召集人中央大學資工系教授許健平表示,希望未來每個學童不論在家或在教室,可以藉由更輕薄短小的介面,透過網際網路與各類資料庫或教學平台,進行互相連結,突破一般以老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和紙張書本容量的限制。電子書包與筆記型電腦的差別在哪,又它和電子書有什麼不同?一般而言,業者將電子書包普及化的版本定位為重量低於一公斤,配備無線上網的隨身電腦,方便學生攜帶,除了可下載文字內容,還要加上可用手書寫的功能,同時搭配種種多媒體影音。酷家族多媒體總經理楊重和表示,電子書包一方面可以說比筆記型電腦重量更輕,價格更便宜,使用上不需困難的技巧,一方面不只把平面文字搬到電腦上閱讀,比起電子書更多了互動,這也是電子書包吸引老師和學生的部分。帶動新的學習模式,可說是電子書包革命性之處。◆三百萬學生 三百億市值種種可能附加在電子書包上的功能,讓相關產品業者看好這塊市場的發展前景,根據業者估計,以目前全台灣國小到高中約有三百多萬個學生,未來電子書包一機新台幣一萬多元的成本,在硬體上就有新台幣三百多億元的市值。除了彩色液晶面板,零組件的需求量也不在話下,主機板廠商微星科技認為,目前主要是需趕快訂出統一規格,才可量產降低價格,創造吸引市場的優勢。若再加上平台系統、學校設備建置、多媒體軟體教學內容、數位版權管理和其他林林總總配套措施,也約有新台幣九十多億元的產值可開拓。所以,光在台灣,電子書包總合將帶動新台幣五百多億元產值,系統整合業者,包括大眾和宏?硉奶j廠也紛紛加入其中。而除了台灣,業者評估,電子書包在中國和全球的發展更超過台灣數十倍,目前已有部分台灣廠商打進美國、日本、馬來西亞等教育市場。電子書包發展促進會會長楊重和說,連倉頡輸入法發明人朱邦復在中國推廣的電子書,九成都是由台灣的軟硬體廠商製成,因此,綜合走訪這些國家後的評估,他認為台灣研發與量產相關資訊產品的能力不輸他國,也有領先之處,在技術上,有實力幫助電子書包等資訊產品的發展運用。◆美國和中國 有成功實例另外,有鑒於在美國和中國推行電子書包的成功實例,業者更著眼台灣的消費實力。美國電子書包在紐約州九二%貧窮率的黑人地區導入,透過政府補助,以低利貸款、分期付款或租用的方式優惠民眾,一個月只需約付台幣一千多元的費用;在中國推動的電子書成本雖低,約新台幣三千五百元左右,也在低收入戶地區首先適用,推廣成效受肯定。業者認為,台灣民眾所得普遍達到水準之上,對於負擔未來電子書包預定的新台幣一萬多元的價格,大多不成問題,不然,同樣可透過政府補助方式行之。過去教育部辦過低利貸款買電腦的活動,現在在政府「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發展計劃」中,為減少數位落差,也安排約七億至九億的預算處理問題。目前電子書包在部分學校試辦,小朋友的反應普遍良好,但父母對價格或是學習成效的懷疑,是業者需要克服的。針對消費者對目前電子書包需花費新台幣三萬多元的恐懼,楊重和解釋,這是誤解與刻板印象,價格昂貴是因為市場未普及,無法大量生產,就如同手機發展的模式一樣,是必經的階段。業者相信,在客觀條件可行的情況下,消費者對於電子書包的主觀認定,可經由後續教育實驗的成果來改善。◆業者要動員 老師須配合除了電子書包的經濟面外,電子書包的社會使命,本是要縮小資訊社會中的數位落差,有鑒於過去網路家庭聯絡簿推廣的失敗在無法一人一機,楊重和轉述過去幫教育部規劃中小學資訊總藍圖中央大學學習科技計畫主持人資工系教授陳德懷的話說:「如果電子書包不普及,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不會成功。」面對大眾質疑電子書包推廣似乎只在都市地區,沒能到真正有此需求的偏遠地區,楊重和指出,目前試辦教學最大的困難是老師不一定願意花時間配合,他認為如排除這一問題,業者絕對全力動員配合。 儘管電子書包仍有許多技術和後續衍生效應待討論,在產官學都還樂觀其成,預計三年後成氣候的態度下,電子書包取代傳統書包的時間已慢慢逼近。

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1030

2008/3/3

影響個人Portfolio網頁的因素

如你曾經是miife的讀者,就可能知道miife有一系列的文章是專門翻譯目前期刊的,當初翻譯的目的是希望能藉由刊出論文的可靠性來驗證一些網路上成功的例子或是給有心往這方向創業的人一個理論的基礎,我們選的期刊是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簡稱JASIST),這個期刊的內容非常的多元化,從資料庫結構的討論,到人與電腦的相互關係都可能是這個期刊的內容,大家都知道,翻譯是件苦差事,尤其是學術性的論文,所以我只會把內容以重點摘要的方式呈現,讓大家知道這篇的想要表達什麼,結論是什麼,至於詳細的驗證方法可能還得請各位讀者去看原始文章。
一開始我想先定義一下什麼叫 Portfolio,最常見的翻譯就是作品集, 尤其是對學藝術方面的人,當去應徵或是申請學校時,常常都會要求 “bring your portfolio”,就是希望你能把你曾經做過的作品帶給他們看看,在這篇論文裡,作者把這個名詞定義在更廣義的說法,他認為 portfolio就像是個人成就的清單,舉例來說,教授可能會把他刊載期刊上的論文放成一個清單,音樂係學生可能把自己彈過的音樂也編列成一個清單。
網頁版的 portfolio 可以說是未來的趨勢,尤其在找工作和申請學校時,很多在履歷表放不下的東西,在網頁上給了一種無限的空間,雇主可以透過網頁去更一步瞭解你,再加上搜尋引擎的幫助下,這也提供了一種管道給其他對你的經歷有興趣的人,給你更多的機會,就像履歷表有特定的格式一樣,這篇論文也想找出一些特定的因素,讓你的網頁 portfolio 更受到人注目。
那我就直接說結果囉,作者把因素分成三部分,第一是表現品質(presentation quality),第二是內容品質(contextual quality),最後一個是易接近品質(accessibility quality),以下是各部分的詳細解說。
表現品質指的是整體網站給人的感覺,因素包括有在視覺和排版上不要讓人困惑,尤其是在圖片跟文字上的安排上,每頁應該都有相同的風格,盡量把內容縮成頁面內,能夠避免頁面捲動的話,則盡量避免,其他還有一些因素有,能用讓人一眼就注意的圖片(eye-catching graphics),網頁的吸引度(attractive of web pages)。
內容品質強調是的是網站的內容,作者認為應該有的項目包過網站主人的履歷表、事業目標(career goals),個人照片,個人興趣、喜好,生活上的目標(goals in life),還有最重要的聯絡人資訊。
易接近的品質是指當別人瀏覽你的網站時,別人有沒有辦法很快的找到他想要的東西,超連結則是扮演最重要的關鍵,作者認為網站主人應該要盡量減少換網頁的次數,讓別人可以輕易的找到需要的資料,所以最好能盡量減少放超連結的次數,其他像是增加對超連結的描述、固定檢查超連結是否有問題等等都是屬於這部分。
我覺得這篇論文有個有趣的地方,在表現品質上作者希望能把內容放在一頁上(就是避免捲動),在易接近品質上,則希望夠夠減少換頁的次數。在內容定量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看見這兩個是互相衝突的,當要放置的內容超過螢幕畫面時,不是得放在下一頁,就是得讓畫面捲動到下面,這時應該選哪個呢?
圖片、內容來源:
Katerattenakul, P. & Siau, K. (2008). Factors Affecting the Information Quality of Personal Web Portfolios. The Journal of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59(1) pp. 63-76

http://mmdays.com/2008/03/02/personalwebportfolio/

2008/2/22

互動遊戲的另選擇---挑戰Wii的威力棒Vii

今天在東X購物台看到它們在賣 (3980元)
感覺還不錯
真佩服--大陸的某種功力


相關資料 http://moliuology.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794145

2008/2/20

狂賀! A Two-Dimension Process in Explaining Learners’ Collaborative Behaviors in CSCL接受

Jung-Lung Hsu, Huey-Wen Chou, Wu-Yuin Hwang& Shyan-Bin Chou. A Two-Dimension Process in Explaining Learners’ Collaborative Behaviors in CSC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SSCI)

2008/2/17

e同學》行動學習 當紅

【經濟日報╱黃進烽】
2008.02.16 03:23 am

今年美國華盛頓特區阿靈頓水晶城(Crystal City)有一場互動科技研討會(Interactive Technologies Conference),與會的組織與企業都熱中討論行動學習(Mobile Learning)的應用,專家更明確提出:行動學習將成為下一波數位學習的應用主流。
提供顧問諮詢、技術服務等外包服務的Accenture,分支機構遍布50個國家、全球員工人數約16萬人。Accenture的訓練部門認為,該公司的高階主管工作繁重、無暇受訓,一直是該部門的困擾,過去因為現實條件限制,只能遷就現況。但是,行動學習的導入,卻讓Accenture看到解決此問題的一道曙光。
Accenture訓練部門為高階主管所構築的行動學習場景為:1.高階主管出發至機場前,會在手機或行動裝置上收到email,通知其進行行動學習;2.高階主管在手機或行動裝置上按下「myLearning(myLearning為Accenture的訓練管理系統) mobile solution」選項;3.myLearning自動幫高階主管進行課程註冊後,高階主管即可讀取課程;4.在出發到機場的路上,高階主管學完一門15至20分鐘左右的課程,並完成線上評量;5.手機或行動裝置自動將完成課程的訊息傳送到myLearning;6.公司認定高階主管完成課程。
由於Accenture高階主管有很高比率裝設及使用「CIO Registered」行動裝置,是該公司推動行動學習的極大助力。Accenture特別分成四個階段推動行動學習,包括雛形階段、應用試驗階段、基礎建設階段以及正式展示階段,並分別設定每個階段的目標、關鍵研究項目以及該階段的教材等,清楚訂定每一階段的重點工作與績效指標,希望逐步達到全面推動行動學習的目的。
目前Accenture已完成雛形階段,也獲得不少正面的回饋,包括近九成使用者願意使用行動裝置進行學習、五成使用者有較預期為佳的使用經驗,甚至有一些參加者希望能將此方案銷售或推薦給其客戶等。可以預期的是,行動學習將會在各公司巧妙應用下,而有不同的創新面貌。(作者是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組長)
【2008/02/16 經濟日報】

http://udn.com/NEWS/LIFE/LIF6/4219987.shtml

2008/2/15

恭喜!本實驗室BLOG正式成立

恭喜!本實驗室BLOG正式成立,請各位幫忙見至此BLOG的內容,包含照片,研究主題,與自己的豐功偉業。同時也幫忙宣傳此我們LAB的BLOG,吸引有志一同的學弟妹加入研究團隊,讓大家都可以一起成長。

2008/2/14

成員-大學部學生

網路資源

學術交流

成員-畢業學生

--------------------------------------------------

呂韶宜

















姓名/ 呂韶宜(Mie)

電話/ 886-3-4227151#57872

E-mail/ mailto:mie@cl.ncu.edu.tw

最高學歷/ 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研究所所碩士

經歷/ 一路都是學生

研究議題/ 英語學習、行動合作學習、RFID

成員-碩士班學生

碩一 碩二
九十五年

--------------------------------------------------

楊承融













姓名/ 楊承融 Carlos
職稱/ 網學所碩士班三年級
電話/886-3-4227151#57872
E-mail/carlos@cl.ncu.edu.tw
Website/http://www.chengjung.com/
最高學歷/ 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研究所所碩士
經歷/網管工程師、無線網路訊號測試工程師
研究議題/Lego機器人、合作學習、Human-like Robot
---------------------------------------------------





九十六年

--------------------------------------------------














姓名/ 張嘉凌 Tracy
職稱/ 網學所碩士班二年級
電話/ 886-3-4227151#57872
E-mail/ tracy@cl.ncu.edu.tw
Website/ http://blog.xuite.net/trcy
最高學歷/ 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研究所所碩士
研究議題/ 線上註記系統

-------------------------------------------------
姓名/ 謝菁華 Pat
職稱/ 網學所碩士班二年級
電話/ 886-3-4227151#57872
E-mail/ pat@cl.ncu.edu.tw
最高學歷/ 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研究所所碩士
研究議題/ PDA行動裝置輔助教學


-------------------------------------------------

姓名/ 徐小涵(han)
職稱/ 網學所碩士班二年級
電話/ 886-3-4227151#57872
E-mail/ mailto:han@cl.ncu.edu.tw
最高學歷/ 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研究所所碩士
經歷/ 學生
研究議題/ web3d,java3d在教育上的應用

---------------------------------------------------




九十七年
---------------------------------------------------
姓名/ 莊予瑋( YuWei)
職稱/ 網學所碩士班一年級
電話/
E-mail/ acme.14@gmail.com
最高學歷/ 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研究所所碩士
經歷/ 中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研究議題/

---------------------------------------------------
網學所 洪佩霖
網學所 黃致華
網學所 林怡君
---------------------------------------------------



















姓名/ 蔡易庭
職稱/ 無
電話/ 886-3-4227151#57872
E-mail/ 975204003@cc.ncu.edu.tw
Website/ 無
最高學歷/ 逢甲大學通訊工程學士
研究議題/ 人機互動介面
---------------------------------------------------
資工所 陳建名

課程資訊

研究議題

多點觸控使用者介面



長時間以來,鍵盤和滑鼠被用來做基本的電腦輸入工具。但是鍵盤和滑鼠是否為最佳的使用介面,這一點大部分的人都是持否定的態度。所以為了幫助使用者,找到更佳的介面來與3D虛擬物件進行互動,本研究室計畫開發一個「多點觸控 (Multi-touch)」為主的介面設計,來取代傳統的滑鼠和鍵盤。在「多重觸控」的介面開發上,本計畫是以Han (2006)和微軟(2007)所發展的新型觸控使用者介面為基礎,來為使用者提供一個直覺式,可直接用手和實體物件(例如: 畫筆),對螢幕進行觸控操作。其工作原理,就是使用背投影的Holo-screen、在加上紅外線攝影機技術,和電腦視覺技術來辨識螢幕前的手勢和實體物件的偵測。






即時通訊在合作學習上的應用


隨著網路科技的發達,寬頻上網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也因此帶動了許多網路相關軟體的盛行,而在眾多溝通軟體中脫穎而出的就屬以文字為主的即時通訊軟體,由於它具有即時、快速、低成本及可以突地理限制的特性外,更重要的是免費的。而在即時通訊軟體的使用率上,已經達到了所謂的關鍵多數(critical mass),同時也跨越了科技使用上的鴻溝(chasm),成為了現在人生活及工作的一部分。也因為即時通訊具有諸多的優點,因此被應用到各式各樣的應用場合。像是同學及家人間的感情溝通、教育應用的e-learning及企業間的協同合作等等。
即時通訊之所有能夠如此盛行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在於有「人」的存在。許多人未曾想過,現在世界偉大的Google搜尋引擎幫我們找到大量有效的資料,但是確未曾想過是否可以利用即時通訊清單上「人」的特性,而讓系統或是搜尋引擎直接幫助我們找到的是一個能夠解決問題的「人」而非「資料」!
我們的研究目的在討論如何將這些由即時通訊所組成的虛擬社群,和實體面對面上課的學習社群予以結合,形成一個雙向並且有效的學習方式,進而在非強迫的方式下,提供額外的學習加值服務,促進同學互動並鼓勵學習。

機器人在合作學習上的應用


機器人(Robot)的研究最近一直受到研究學者的關注,並且投入相當多的研究探討機器人對於生活、娛樂與教育等領域的影響。樂高(LEGO)公司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 的媒體實驗室(Media LAB)合作研發機器人套件LEGO Mindstorms For School,將人工智慧電腦教具與課程應用在學校的教學,產生很大的回嚮與研究。至於在教育上的應用,主要是在於使用機器人的知識解說,利用生動活潑的動作和語音講解,引起學習者的興趣進而增進知識的接收樂趣。
本研究嘗試發展一套機器人系統中介輔助(Mediate and Assist)合作學習,使得學習者能夠在戶外或是沒有無線網路的情況下,可以利用行動輔具離線瀏覽資訊、文章或捕捉多媒體,進行討論建構(discussing on constructions)與分享建構(sharing on constructions)。




VPen 多媒體網頁註記系統

現代科技日新月異,網際網路的使用越來越頻繁,而網路學習的趨勢日漸明顯,網路無遠弗屆的覆蓋率和電腦系統隨時待命的特性,使得學習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學習者隨時隨地都可以利用簡單的設備連上網路取得數位文件。數位文件已經成為人們主要的資訊來源。在閱讀數位文件時,在文件上加上註記是很多人的習慣,這主要是因為註記可以幫助人們記錄重點、了解概念、方便複習等等。
VPen是一種延續我們平日閱讀習慣的工具,當閱讀數位內容時,利用滑鼠即可模擬平時閱讀紙本教材的「重點註記」及「心得筆記」等動作,甚至可以進行「圖片註記」、「錄音備忘」,這些功能可以幫助我們下次進入同一頁的數位內容時,快速回憶起學習的軌跡與進度,並支援「分享回饋」的功能,實現同儕分享及合作。




「重點註記」
啟動VPen後,點選"HL"(HighLight)/"UL"(UnderLine)並選取適當顏色後,即可利用滑鼠拖曳的動作在數位內容上進行顏色註記

「心得筆記」
每次註記時,VPen會自動出現一個文字框,你可以在上面填寫心得筆記

「圖片註記」
在心得筆記的文字框上點選滑鼠右鍵即可進行「圖片註記」的動作,可任意貼上與主題相關的圖片

「錄音備忘」
在心得筆記的文字框上點選滑鼠右鍵即可進行「錄音備忘」的錄製動作

「分享回饋」
學生只要勾選"Group mode",即可進入分享介面進行非同步分享及互動



PDA應用在學習上

資訊科技的日新月異,行動設備發展的越來越進步,其普遍性及持有率高,且攜帶方便,因此使用行動設備來輔助管理日常生活資訊漸多。近年來許多研究者也紛紛投入行動設備應用於教學中的研究,行動設備被預期能夠對學習帶來新的學習方式。本研究是在於在PDA上開發一StudentPartner系統,使用者皆可以隨時隨地讀取與輸入資訊,等待行動設備連上網路後,即可以與Server同步二端資料庫的資訊。本研究提出了一個M-CSCL(Mobile 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機制,讓使用者可以隨時隨地利用行動設備或是Web讀取或輸入資訊,結合了Mobile及Web系統設計一個整合式多媒體行動討論區,將其命名為StudentPartner。在行動設備中,使用者可以利用離線的方式,來存取與新增資訊,讓行動設備的網路不論是上線或離線的狀態,使用者皆可以隨時隨地讀取與輸入資訊,等待行動設備連上網路後,即可以與Server同步二端資料庫的資訊。M-CSCL機制的目的是希望提供使用者在任何地點或時間進行合作式的研究與討論,讓行動設備的使用者不會受到時間與地點的限制。目前開發新的功能為行動設備上對校園地圖做註記點,可共享資訊,未來要應用在華語教學上。

English

Welcome to Collaborative and Creative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Dr. Wu-Yuin Hwang

For fully utilizing the strength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breaking through its limitation, it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for learning to use two edged swords for improving IT prevalence, but returning to human cognitions and construction by eliminating overdependence on IT. For example, the completely sharing resources and providing multimedia content in the network will bring big probabilities to benefit learning and teaching based on different teaching requirements or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while the existing IT user interface (unnatural) , usually accepted by users, would be possible to limit learners' potentials or good learning behaviors. When learners adapted themselves to existing IT environment like using keyboards and mouse, some attention to create new ideas and learning actions like manipulating real objects or handwriting will be lost, it would be possibly harmful to generate high level of cognition without tangible experience. This is because IT environment usually limit and fix learners in front of computers and make learners used to being familiar with this kind of IT interface, keyboards or mouse. Therefore, we believe future trends for HCI development are for not only enhancing collaboration but also facilitating individual potentials by returning to natural and tangible interface. So far, we have developed some powerful tools for collaboration as well as creativities and also verified their effectiveness on learning like multimedia whiteboards, web-based multimedia annotation and web-based 3D tools, further studies are continuously focused on improving the functionalities and interfaces of the above tools as well as developing new ones. We welcome anyone interested in such kinds of studies to join us and become our team members.

Research Topic
  • Multimedia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for Collaboration and Creativity
  • Ubiquitous Learning
  • Knowledg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 Adaptive Testing (Item Response Theory)
  • Adaptive Learning (Learning Response Dynamic)

論文發表

(A)榮譽

  • 最佳論文獎:(2000)黃武元,許榮隆,"非同步學習者之學習時間模式的研究,"第四屆全球華人教育資訊科技大會(GCCCE 2000),新加坡。

  • 研究優良獎:(2000)黃武元,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八十九學年度研究優良獎。

  • 優良教師獎:(2000)黃武元,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八十九學年度優良教師獎。

  • 最佳論文獎:(2004)黃武元, 王錦裕 ,"線上註記系統應用於線上教材閱讀之研究",第八屆全球華人教育資訊科技大會(GCCCE 2004),香港。

  • 最佳論文獎:(2005)黃武元,葉道明,楊敦州,"型態化數學解題與表徵能力之探討",第九屆全球華人教育資訊科技大會(GCCCE 2005),夏威夷。 國科會

  • 吳大猷研究獎:(2005)探討學習註記歷程之追蹤、紀錄與回饋(2/2) 94-2520-S-008-003

  • 研究優良教師獎:(2006)九十五學年度國立中央大學資訊電機學院新進研究優良教師獎

(B)期刊論文

  • Jung-Lung Hsu, Huey-Wen Chou, Wu-Yuin Hwang& Shyan-Bin Chou. A Two-Dimension Process in Explaining Learners’ Collaborative Behaviors in CSC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accepted](SSCI)

  • Wu-Yuin Hwang , Chen Nian-Shing, Dung Jian-Jie, Yang Yi-Lun “Effects of Multiple Representation Skills and Creativity on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Using Multimedia Whiteboard System”, accepted by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Journal (SSCI)

  • Wu-Yuin Hwang, Chin-Yu Wang and Mike Sharples “A Study of Multimedia Annotation of Web-Based Material”, May, 2007 Computers & Education. (SSCI)

  • Wu-Yuin Hwang, Nian-Shing Chen and Jung-Lung Hsu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Multimedia Whiteboard System for Improving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Computers & Education. Volume: 46, Issue: 2, pp. 105-121, 2006. (SSCI)

  • Wu-Yuin Hwang and Chin-Yu Wang “A Study on Learning Time Patterns in Asynchronous Learning Environments”, Vol 42, pp. 292-304, 2004 August (SSCI)

  • Wu-Yuin Hwang Chen-Bin Chang and Gan-Jung Chen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of learning traits, motivation and performance- Learning Response Dynamics”, Computers & Education, 42, pp.267–287, 2004 (SSCI&SCI Expanded)

  • Wu-Yuin Hwang, Shing-Ling Wu, Chen-Bin Chang and Tzung-Li Su,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degree of difficulty in the learning materials by the recursive method” ,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 29(2), pp. 253-275, 2003-2004. (SSCI)

  • Wu-Yuin Hwang, Rueng-Lueng Shiu, Shing-Ling Wu and Chia-Chin Li, ”An Exploration of Learning Ability Transition and Material Inform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 vol. 26(3), pp. 323-346, 2002. (SSCI)

  • Wu-Yuin Hwang and Chia-chin Li, “What the user log file shows and how it can help to promote their learning”,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18, 2002(Research Notes).(SSCI)
    Wu-Yuin Hwang and Shing-Ling Wu, “A Study of Asynchronous Material Characteristic Model”th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R.O.C., Part D: Mathema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vol. 12 (2), pp.45-54, 2002. (ERIC)

  • Wu-Yuin Hwang, Rueng-Lueng Shiu and Chia-Chin Li, “An Exploration of the Asynchronous Learning Timing”th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R.O.C., Part D: Mathema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vol. 11 (3), pp.126-135, 2001. (ERIC)

  • Wu-Yuin Hwang ,Rueng-Lueng Shiu and Tai-Lin Yang,“A High-Performance Multicast Switching Network Based on the Cube Addressing Scheme,”th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R.O.C., Part A: Phys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vol. 25 (6), pp. 344-351, 2001. (EI)

  • W. T. Chen, Chun-Fu Huang, Yi-Luang Chang, and Wu-Yuin Hwang,“An Efficient Cell Scheduling Algorithm for Multicast ATM Switching Systems,” I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 vol. 8, pp. 517-525, 2000. (SCI)

  • Wen-Tsuen Chen and Wu-Yuin Hwang, “A High-Performance Priority Scheme for ATM Switching System,” Journal of High Speed Networks, vol. 6, no. 1, 1997. (EI)

  • Wu-Yuin Hwang and Chen-Bin Chang,“The Effect of Asynchronous Learning Activities and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on Learning Time”, Vol. 10, No. 2, Chinese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2002.

  • Wu-Yuin Hwang and Chin-Yu Wang, “An Ex.ploration of Asynchronous Learning Time Styles and The Achievements” Accepted by Chinese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黃武元,“寬頻非同步教材架構的研究”,資訊與教育(77), 48-64頁,民89。

  • 黃武元,李嘉瑾,蕭淳豐,”傳統教室的學習落差之解決策略-非同步學習系統” ,視聽教育雙月刊,42卷 6期,民90。

  • 黃武元,楊岱霖,王錦裕,”適性化非同步學習系統”,教學科技與媒體,55期,40-53頁,民90。

  • 黃武元,陳年興,葛建志,王錦裕,” 多媒體討論互動系統在數學教育應用之研究”,教學科技與媒體 。

  • 黃武元,古松民,“線上學習時間控制機制”,資訊與教育 。

  • 黃武元,何宗穎,“校園無限網路應用與建置”,資訊與教育 。

  • 黃武元,張宸彬,“非同步學習活動對學習動機影響之研究”,資訊與教育 。


(C)研討會論文


  • Wen-Tsuen Chen and Wu-Yuin Hwang,“R-Network : A new Multiple Multistage Interconnection Network,“ IEEE ICPADS‘92, pp. 118-125.

  • Wen-Tsuen Chen and Wu-Yuin Hwang,“A High-Performance Buffer Management Scheme in ATM Switching System,”IEEE ICC‘95, pp. 955-959.

  • Wu-Yuin Hwang and Wen-Tsuen Chen,“A High-Performance ATM Switch with Fairly Shared Buffers,“1995 Workshop on communication, pp. 175-188.

  • Wen-Tsuen Chen, Wu-Yuin Hwang and Teng-sheng Yo,“ A High-Performance Multicast ATM switch using Cube Grouping scheme,”in 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Networking.

  • Wen-Tsuen Chen, Wu-Yuin Hwang and Yi-Luang Chang,“A High Performance Cell Scheduling Algorithm in Broadband Multicast Switching Systems,”IEEE GLOBECOM‘97.

  • W. Y. Hwang, W. T. Chen, and Y. W. Deng, “A high-performance ATM switch with completely and fairly shared buffers,” in Proc. ICPADS'97–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 Seoul, Korea, December 1997, pp. 203–208.

  • Wu-Yuin Hwang, " A Simple and Flexible buffer Scheduling in the ATM Switches," IMM-10: Intelligent Multimedia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2000.

  • 黃武元,許榮隆,"非同步學習者之學習時間模式的研究" ,第四屆全球華人教育資訊科技大會(GCCCE 2000),新加坡。

  • 黃武元,楊岱霖,許榮隆,"適性化非同步教材架構之研究",第四屆全球華人教育資訊科技大會(GCCCE 2000),新加坡。

  • Wu-Yuin Hwang, and Rueng-Lueng Shiu, "The Research on Difficulty of Asynchronous Learning Materials Based on Studying Time Distribution," in ICCAI&ICE 2000.

  • 黃武元,許榮隆,古松民(民89)。非同步的教材特性模式之研究,TANET 2000,台南,pp.400-407。

  • 黃武元,吳幸玲,"學習能力遷移之研究", 第五屆全球華人教育資訊科技大會(GCCCE&ICCAI 2001),台灣,中壢。

  • 黃武元,楊岱霖,王錦裕,"適性化非同步學習系統",第五屆全球華人教育資訊科技大會(GCCCE&ICCAI 2001),台灣,中壢。

  • 黃武元,張宸彬,施勝忠,"非同步學習活動與教材特性的探討" ,第五屆全球華人教育資訊科技大會(GCCCE&ICCAI 2001),台灣,中壢。

  • 黃武元,張宸彬,"學習反應動力學", 第六屆全球華人教育資訊科技大會(GCCCE 2002),中國,北京。

  • 黃武元,王錦裕,"學習時間型態之研究", 第六屆全球華人教育資訊科技大會(GCCCE 2002),中國,北京。

  • 黃武元,蘇宗立,"多媒體討論區機制促進高層次思考活動之研究",Taiwan Area Network Conference, 2002,台灣,新竹。

  • 黃武元,方秀惠,"題庫難度與先前能力分配對適性測驗效率之研究",Taiwan Area Network Conference, 2002,台灣,新竹。

  • 黃武元,莊利吉,"高成效的多媒體討論區機制之研究",Taiwan Area Network Conference,2002,台灣,新竹。

  • Wu-Yuin Hwang and Chin-Yu Wang “A Study on Learning Time Patterns in Asynchronous Learning Environments”, ICCE 2003, Hong Kong

  • 黃武元, 王錦裕 ,"線上註記系統應用於線上教材閱讀之研究",第八屆全球華人教育資訊科技大會(GCCCE 2004),香港。

  • 黃武元,張增亮,"混合試教之研究",Taiwan Area Network Conference,2004,台灣,台東。

  • Wu-Yuin Hwang, Nian-Shing Chen and Rueng-Lueng Shiu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Multimedia Blackboard System for Improving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ICALT(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Learning Technologies 2004, Finland.

  • Wu-Yuin Hwang, Dow Ming Yeh and Chun-Yen Lee “Multi-user and multimedia interaction with reflection and grouping mechanisms”, ICCE 2004, Melbourne , Australia .
    Wu-Yuin Hwang, Chin-Yu Wang and Mike Sharples “A Study of Multimedia Annotation of Web-Based Material”, ED-Media 2005, Montreal , Canada

  • Wu-Yuin Hwang, Dung Jian-Jie, Chen Nian-Shing , "Representation and Creativity on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Using Web-based Multimedia Whiteboard System", ICCE 2006, Beijing , China

  • Wu-Yuin Hwang , Jia-Han Su and Jian-Jie Dong "Development of Geometry Manipulative Space for Exploiting Multi-Present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Improving Geometry Problem Solving", Entertainment 2007, Hong Kong

  • Wu-Yuin Hwang, Jung-Lung Hsu, Hui-Ju Huang "A Study on Ubiquitous 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with Hybrid Mobile Discussion Forum", Mlearn2007, Melbourne, Australia

研究計畫

適性化的非同步教材屬性與排程之研究 NSC 89-2511-s-017-040
主持人
89/8-90/7
國科會科教處

英語歌謠與韻文教學虛擬學園之建置與應用
協同主持人
89/8-90/7
國科會科教處

國中生活科技-非同步學習時間分佈與學習型態之 研究NSC90-2520-s-017-001
主持人
90/8-91/7
國科會科教處

教育部補助九十學年度非同步遠距教學計畫課程---二門課程『網路學習實務』,『新世紀資訊素養』
主持人
90/8-91/7
教育部

網路學習系統設計之評估與模擬
主持人
91/8-92/7
國科會科教處 NSC-91-2520-S-017-005

課程教材和學習活動對學習動機和學習動力學的影響與探討
主持人
91/8-92/7
國科會科教處 NSC- 91-2520-S-017-004

利用『學習歷程呈現與探勘』和『父母親關懷』擴展學習社群:從學生,雙親,家庭到社區
主持人
92/8-93/7
國科會科教處NSC- 92-2520-S-008-007

探討學習註記歷程之追蹤、紀錄與回饋(1/2)
主持人
93/8-94/7
國科會科教處NSC- 93-2520-S-008-005

探討學習註記歷程之追蹤、紀錄與回饋(2/2)
主持人
94/8-95/7
國科會科教處NSC- 93-2520-S-008-005

教育部補助九十三學年度創意學習課程計畫
主持人
93/7-93/12
教育部

互動式多媒體數位內容及行動學習平台環境建置
協同主持人
93/5-94/4
台灣聯合大學系統

互動式3D虛擬教室與其對幾何空間問題解題影響之研究
主持人
95/8-97/7
國科會科教處NSC- 95-2520-S-008-008-MY2

成員-博士班學生

九十x年
--------------------------------------------------
許榮隆


九十五年
--------------------------------------------------

蘇家漢



















姓名/ 蘇家漢(Jia-Han Su)
職稱/ 資工系
電話/ 886-3-4227151#57852
E-mail/ 955402001@cc.ncu.edu.tw
Website: http://jiahansu.blogspot.com/
最高學歷/ 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研究所所碩士
經歷/ 軟體工程師
研究議題/ 人機互動介面


九十六年
--------------------------------------------------
















姓名/ 吳聲毅(Sheng-Yi Wu)
職稱/ 網學所博一
電話/ 886-3-4227151#57852
E-mail/ digschool@url.com.tw
Website: http://www.digschool.com/
最高學歷/ 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
經歷/ 育達、親民兼任講師、國小教師
研究議題/ 網路合作學習、Robot在教育上的應用
---------------------------------------------------




Rustam

成員-指導教授
















姓名/ 黃武元(Wu-Yuin Hwang)
職稱/ 副教授
電話/ 886-3-4227151#35411
E-mail/ wyhwang@cc.ncu.edu.tw
Website/ http://wyhwang.lst.ncu.edu.tw/
最高學歷/ 清華大學博士
經歷/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所

聯絡我們

實驗室網址 http://wyhlab.lst.ncu.edu.tw/
http://wyhlab.blogspot.com/

黃武元老師 工五館 E6-B401
wyhwang1206@gmail.com
886-3-4227151#35411

實驗室 研二館 R3-001
wyhlab@gmail.com
886-3-4227151#57852

網管
蘇家漢 955402001@cc.ncu.edu.tw
吳聲毅 digschool@cl.ncu.edu.tw

實驗室介紹

歡迎光臨創意多媒體高互動與學習智慧之網站!

創意多媒體高互動:發展具創意的多媒體高互動溝通與建構工具,提供多種媒體管道讓使用者依據其喜好來選擇使用,幫助師生進行有效率的互動,並發展高層次的思考,多媒體的呈現部份將以Clark的設計原則為基礎,加入網路科技的優點與限制的考量,讓師生在網路上互動無所障礙,並且可以容易進行分享、討論與反思,達到高層次的思考與合作式建構。發展的多媒體工具,包含多媒體電子黑板、多媒體註記工具與多媒體3D建構工具等,並將整合學習者特性與多媒體工具,發展多媒體網路建構學習平台,進行領域學習的合作實驗,包含數學領域、語文領域與自然領域等,深入探討各領域知識的合作學習奧妙與特性,期許作為後續研究與工具發展的重要參考。

學習智慧:依據客觀的學習資料,讓適性化學習機制能有效率的實現,乃是網路學習的重要議題之一。網路上的學習拜資訊科技之賜,不僅可以實現,亦可完整的記錄客觀的學習歷程。學習歷程是實行適性化學習系統的重要依據,它能日積月累地建構出一個龐大的學習資料倉儲(data warehouse),進一步利用資料探勘(data mining)的技術,從學習資料倉儲發掘有用的學習資訊。學習系統可以利用上述方法,自動(automatic)與動態(dynamic)自我評估教材的特性,且追蹤儲存學習者的學習特質,讓學習系統擁有智慧來自我調整適性化的配對,達到教育智慧化(education intelligence)及自動化(education automation)的境界。